欢迎来到21315企业征信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让守信企业享受“信用红利”

来源:中国改革报 阅 : 1504

来自18个行业的508家企业获得“2015年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认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营造了企业诚信经营氛围。

□ 本报记者 刘梦雨

近日,“2015年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名单新鲜出炉,共有508家企业通过认定。这是北京市第3年开展企业诚信创建活动,通过企业诚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了企业诚信经营氛围。

“年度评定是一次性的,而创建是连续性的,更能体现诚信价值长期不断积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委员任世强特别强调。

1+X”评价指标体系凸显行业特色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工商局等部门,指导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北京信息化协会等18个协会(商会),开展了北京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

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秘书长刘光丽介绍说,经过企业自愿申报、行业把关、第三方征信、社会公示、专家审定等一系列创建程序,最终确定508家企业为“2015年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在原有8个参与创建活动的协会(商会)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建材、通信、餐饮、洗染、日化等10个行业,向工业系统外的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发展,使北京市诚信创建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越来越广。

记者了解到,创建活动秘书处在北京市工商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等部门采集汇总了1853家申报创建企业的公共信用信息,内容涵盖工商、税务、司法、环保、质监、安全、金融、交通、劳动保障、消费者投诉信息等20项内容,并连同协会(商会)的监管信息,一并通过征信机构进行核实、比对和整理,出具《企业征信报告》,为审核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创建活动秘书处在对企业提交资料及各类信用信息审核基础过程中采用“1+X”评价指标体系,更体现出行业特色。“1”是指适用于各行业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状况、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诚信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等。“X”为行业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取一票否决制,凡出现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质量问题、环保问题和严重失信行为的均不得参加创建,并列入北京市企业诚信创建“黑名单”系统。

互联网技术打造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网上申报平台为创建活动提供有效支撑。”刘光丽说,今年的创建活动实现了网上申报、资料修改、行业审批、企业征信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切实提高了创建活动工作效率。

今年还对“信用北京网”诚信创建活动专栏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优化了“企业申报平台”,完善了“协会审批、统计分析、征信平台”等功能,还增加了“信用承诺”栏目,使每年参加诚信承诺的企业均可长期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逐步将诚信创建活动专栏打造成一个集创建活动信息传递、诚信宣传、诚信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扫描诚信创建企业证书上的二维码,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企业的创建情况、工商注册基本信息、资质资格信息、荣誉奖励信息等内容。刘光丽告诉记者,这是首次在创建证书的制作上应用二维码,获得企业创建情况信息的同时有效防伪。

“获得‘诚信创建企业’后有什么作用是创建企业和创建组织者关注的焦点,更是调动诚信创建工作积极性的法宝。”刘光丽说。

据了解,创建结果将继续纳入到“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供社会各界查询,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将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资金审批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以及在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诚信创建企业优先考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企业诚信创建活动秘书处还与银行达成战略合作,给予创建企业20亿元的授信额度,用以解决需求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推动社会联动 寻求新突破

谈及创建后期管理机制,刘光丽强调,加大力度探索建立创建企业诚信建设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将对所有参加创建企业进行动态跟踪,定期汇总分析跟踪数据,对有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及时取缔其诚信创建企业的资格,并向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企业诚信状况的信用信息,定时预警。

诚信创建活动秘书处将在创建结果应用上寻求新的突破,一是在“信用北京网”推出以信用查询、诚信展示、公众评价、企业反馈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形成社会联动机制,让企业通过诚信建设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二是寻求将创建活动与政府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工作有机结合,为诚信创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推动创建结果与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发挥信用在配给市场资源的作用。

任世强表示,信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和财富。获得诚信创建认定后更多的是责任,要倍加珍惜。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从自身做起,珍惜信用资本,为以后发展创建更好环境。

 

相关新闻:

1
企业质量信用征信——相信21315品牌的力量

2
21315董事长陈泽华:谈企业征信与新经济发展

3
从《非诚勿扰》“21315”商标事件看我国司法对商标权的保护
贰壹叁壹伍(北京)征信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品质协(北京)质量信用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21315微信公众平台

京ICP备12021023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227号